來源:中國證券報
原標題:科技創新擁抱大時代 股權投資開拓新未來
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,截至2019年11月底,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共1.45萬家,私募股權投資基金2.85萬只,基金規模8.57萬億元;創業投資基金7777只,基金規模1.14萬億元。歷經幾十年發展,伴隨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,股權投資已成為促進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“發動機”、推動經濟結構優化的“助推器”、優化資源配置的“催化劑”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“生力軍”。
在12月19日中國證券報主辦的“大時代 大變局 大未來——2019股權投資創新論壇”上,多位業內大佬暢談科創大時代下股權投資的未來。他們認為,科創導向正在深刻影響著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,挖掘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的企業成為行業關注重點,同時并購基金已經迎來發展的歷史性機遇。
科創導向引領行業發展
科技創新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,這一導向也深刻引領著股權投資行業的發展。
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盧中原看來,全球經濟局勢正在發生以下變化:一是全球經濟重心繼續分化重組;二是新一輪技術革命重塑產業形態和產業分工;三是國際金融出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;四是全球經貿投資規則正在重構。盧中原建議,未來我國應當提升先進制造業的比重,完善要素配置為主的市場化改革,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。
在中國經濟加速實現轉型升級并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大背景下,科創板應運而生,對股權投資帶來了深遠影響。截至今年11月底,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模突破9.7萬億元,目前科創板67家上市企業(截至12月22日)共獲得超過250家投資機構在融資等方面的支持。
在業內人士看來,科創板的推出正促使股權投資向早期前移。海通開元董事長張向陽表示,科創板的推出讓公司更重視有科技含量的企業,投資不再只停留于后期,也會向早期前移。深創投董事總經理曹旭光表示,科創板的推出為股權投資提供了較好的退出渠道。與此同時,科創板的推出還加快了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。
國壽資產總裁助理劉凡表示,科創板在發行上市條件、信息披露規則、發行定價以及交易規則等方面都有突破。這種突破一方面解決了很多科技企業上市融資的渠道問題,另一方面也給投資機構提供了退出通道。
證監會市場部原副主任、中關村大河并購重組研究院院長王雪松則表示,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。高新技術產業具有依賴人才、技術更迭快、市場競爭激烈等特點,產業并購是其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。高新技術產業并購未來發展將呈現幾大趨勢:一是高新技術企業人才獲取型的并購是并購發展的最重要趨勢;二是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持續性的產業并購,并購是全球高科技企業成長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;三是高新技術產業并購的宏微觀基礎越來越成熟。
發掘經濟新動能
如何挖掘科創企業的投資機會?張向陽表示,投資科技企業,需要關注它的團隊,比如團隊背景方面,要關注團隊成員有沒有相關從業經驗,團隊是否具備各方面人才等。除了有團隊核心,還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人才補充。此外,產品一定要有市場導向。“我們非常關注那些能夠將技術落地、能夠適應市場需求,特別是有進口替代技術的團隊。”
華軟資本總裁江鵬程表示,過去幾年是中國創新創業發展較快的幾年,盡管股權投資面臨多種挑戰,但在支持企業發展,特別是信息技術行業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。在投資信息技術類企業的過程中,關鍵點在于評判企業技術是否先進,是否有持久的生命力,以及創新是否可持續。
具體到大健康領域的投資機會,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表示:“近期與多位跨國藥企高層交流,他們均堅信在未來的五到十年,中國會出現本土的創新藥企。我對此也充滿信心,相信在創新藥領域有很大機會。”華蓋資本董事長許小林指出,中國醫藥企業的上市公司平均在研發上的投入大概為1%,但美國一些優秀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則接近18%。這是一個巨大的差距,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公司還有很大的發展后勁。
華泰紫金投資總經理曹群表示,醫療健康產業有非常廣闊的前景,中國在生物制藥方面一定會出現非常牛的企業。“回看美國過去十年的股市,前十大牛股70%來自生物制藥。我很看好中國一些頭部生物制藥企業,這些企業未來會有非常大的價值成長。”
曹群表示:“現在最看好的還是生物技術,包括一些有特色的原料藥企業以及在細分行業里有特色、在國外有很好表現的優秀生物技術企業。在國內的賽道里,關注未來不需要醫保支付,患者可以自己買單、消費升級的創新生物醫藥企業。”
景林股權投資CEO&合伙人高斌表示,健康是朝陽產業,投資機會很多,但考慮到有些企業估值較高,“多看少下手”是景林股權投資的策略。高斌認為,未來人工智能在大健康領域的應用市場空間巨大。
并購基金迎歷史性機遇
近年來,受多種因素影響,股權投資行業面臨一些困難,但也迎來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、《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》修改等重磅利好。展望未來,業內人士認為,隨著經濟轉型升級,中國并購基金的系統性機會已經來臨,資金端和需求端的動力日益明顯,總體趨勢不可逆轉。
華興資本集團高級戰略顧問王歐指出,過去20年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規模上升非常快,其中并購基金又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主力。王歐表示,近兩年美元市場發生的一級市場泡沫破裂,對全球私募股權市場造成了非常大的沖擊。一方面,美元市場對“獨角獸”的估值調整使投資人開始反思大額資金投入的模式,要求大額資金的投入必須有更高的投后管理,有更多的控制權;另一方面,人民幣市場投資邏輯和投資模式到了必須理順的時候,投資人不再接受模擬美元投資模式的概念。
王歐認為,隨著經濟轉型升級,國內并購市場迎來發展機遇,資金端和需求端的動力已經日益明顯,私募股權市場將告別過去十年基本的VC投資邏輯,迎來控股型投資主導的時代。
弘毅投資首席執行官、董事總經理袁兵表示,中國并購基金的系統性機會已經來臨。袁兵介紹,美國并購基金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現,并購巨頭KKR也成立于這一時期。當時,美國很多創業人士臨近退休,各行業競爭日趨激烈,市場需要整合。與此同時,很多家族企業希望被其他企業并購。這是美國并購基金發展的基礎,而中國類似的機會目前已經出現。改革開放之初創業的企業家,很多都到了退休年齡,家族傳承問題為中國并購市場帶來機會。此外,中國的民營企業大部分所屬行業競爭壁壘較低,競爭充分,這些企業發展到今天,需要專業機構幫助其提升經營管理能力。